好梦小站。

图片日记086:眼见未必为实,特别是在美颜APP横行的世道

     国外的一位学生因为约会快迟到,只好在校园内奔跑起来。但很不凑巧,忙中出乱,他撞到了几个学生,还将对方手中的书本、笔记和一瓶胶水撞掉地上,一塌糊涂。道歉后,他匆匆离去。那几位同学想到了一个主意。

       几日后,当这个冒失鬼出现在学校美术馆时,他目瞪口呆地发现那瓶摔烂的胶水,连同玻璃碎片和凝固的胶体,竟然堂而皇之地被摆上了展台,说明文字是:现代艺术品。

       这是多年前看到的一个笑话,当不得真。不过现实中也还是有其诞生的土壤,人们对于某些事物容易受到固化印记的左右是不争的事实。那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猫鼠游戏》中有不少类似案例的描写,如人靠衣装,就是亘古不变的不二真理。原型弗兰克·阿巴内尔在自传中也总结了很多经验之谈,感觉电影倒是被改得较为保守了,现实中的他还要夸张很多。他充分利用了人们对于经验和教条的自信与盲从,几无失手。

       之前在网吧上网时,一个传销组织的女性成员用很夸张的口吻和异地网友语音聊天,大意是鼓动对方毕业后速速过来加入她那庞大的商业帝国云云,为了让对方相信,她说此刻正坐在一间几百平方米的办公室内处理公务。她倒是没有撒谎,网吧的确是有这么大。

       曾经的著名悬案“白银连环凶杀案”,警方常年悬赏,民间长久关注,其中有一些网民的意见集中在凶手可能从事某种需要身着制服的职业,从而能够轻易骗取被害人的信任;而警方主攻的方向是案发地,包括耗时费力的DNA大排查,据说一定年龄区间内的男性都不能漏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某些外在的符号、条件更容易产生误导和干扰,也更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让人很难走出。最后的事实证明,真凶不过只是一个普通人,每次作案都是便装,而且每次得手后就回到一桥之隔的兰州某村的家中藏匿,距离白银只有几十分钟的车程。

       王朔在书中讲过一件事,一位经朋友介绍来的青年人在跟那群大院子弟玩了几天后,他们再不和他来往了,那个人一开始说自己是“北炮”的,后来才知道是北京灯泡厂。


       ▲一位美院学生站在美术馆内一堵正待粉刷的墙壁前“欣赏”,很多成年观众也都被此迷惑。(摄影:Gabriel Shear)

       不过,还有一类固化思维,属于自欺欺人且还信以为真的井蛙型,天晓得这种良好感觉自何而来。只能徒增烦恼,沦为笑谈,如当年被某些人喊出来的“世界第二大联赛”。现在又有声音说要打造世界第六大联赛了。(GS)


评论

© 一日一图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