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梦小站。

图片日记067:字太丑的人,更喜欢去书法展上壮胆

          曾经有一相声名家自嘲“观众朋友们,你们这次终于见到活的了。”

 

“此心光明——纪光明书法作品展”的特别之处在于,书法家本人当堂评述,通过立体感知作者的性情,进而再从平面感悟作品。这种现场传道解惑的课并不多见。

虽然我对书法完全不懂,只是粗浅停留在庞中华、田英章的硬笔教材方面,而且用的还是小学三年级的练习册。这跟越是穷越钻研理财之术的道理差不多,类似的还有迟暮的美人,更懂护肤品。

 


在巨幅书法前合影的观众↑(摄影Gabriel Shear)


纪老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幅巨作,悬挂在美术馆最大展厅。厅正中处摆一长案,上铺毡垫,只见三宝,不见砚台,以工业化墨汁取代。

初以为是给观众练手涂鸦,经询问,得知是为书法家现场授艺讲法所备。

 


展厅内的小品️↑(摄影:Gabriel Shear)


不多时,主人飘然而至,似他的书法。

原本空旷、静谧的展厅突然热闹起来,那些不知打哪冒出来的人丛,像是从条幅上偷偷溜下来的一个个高矮胖瘦不等的墨字,都争着要聚拢在作者身旁。

 


纪光明老师开讲⬆️(摄影:Gabriel Shear)


纪先生头发灰白,不知是否因为中午与墨友小酌几杯的缘故,面色红润,非常健谈。

他是湖北人,略带一点点江南口音。

跟随老人的步点,在一个个年代里穿行,在横竖撇捺点之间,在浓淡干湿焦之中,窥探作者如何从翩翩少年一步步走进今天的这座殿堂。



展厅之外️⬆️(摄影:Gabriel Shear)


听讲过程中,我神飞天外了一会,想到时下流行的“奶奶灰”,再看看眼前纪老的满头灰丝,大概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区别,顿觉烫染出来的只是徒有其表的浮华,显得造作、浅薄,远没有岁月慢慢晕染出的色彩更为本真和自然。

 


观众里三层外三层️↑(摄影:Gabriel Shear)

纪老的讲解不是自卖自夸,也绝非掉书袋般艰深难懂,而是从做人的角度去谈做艺之道,人情脾性都融入了墨中,写在了纸上,化作了风骨,正所谓字如其人。

其间谈到了一件趣事,他的一位朋友用墨喜奢侈,每每觉得笔头稍羞涩,就要去砚池痛饮,像刷墙似的。纪老批评他,这一趟刷下来,每个字都圆润富态,但也都长一个样,不见四肢五官七情六欲。唯有敢于运用枯笔渴墨,直到笔在纸上抛锚为止,再去蘸墨,才能换得满卷的浓淡相宜张弛有度。

 


纪老伏案疾书️↑(摄影:Gabriel Shear)


重头戏是临场挥毫。

但纪老明显累了,这一路字里行间的跋涉苦旅,这一堂铁画银钩的大课,极大地消耗了老人的精力,可以看出,在提气运笔时,已有些吃力。

但仍然比我写得好太多了。

 


驻足凝眸(摄影:Gabriel Shear)


         书就,放笔,转身离去,不曾回首,一如落笔那般洒脱不羁,豪气欲破纸背。那幅墨宝,好像被一位眼明手快的阿伯抢去,但忘记是否被正义的工作人员截留。

还好我忍住没敢第一个下手。(GS)


评论

© 一日一图 | Powered by LOFTER